查看原文
其他

单日营收超四千万、坐拥1.1亿用户,沪江如何让人们把学习当成信仰?

2016-05-05 卤粉 36氪

36氪微信号:wow36kr




作为老牌的教育公司,沪江在近些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刚结束不久的2016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的全球移动教育论坛上,“互联网教育独角兽” 沪江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伏彩瑞(阿诺),应邀发表了 “什么是真正的互联网教育” 的主题演讲。


从一个校园 BBS 起家,沪江依靠互联网外语教育起家。随着移动端的兴起,早一步完成了移动时代的转型。2015年10月沪江完成了 D 轮超过 10 亿元的融资,成为估值超 10 亿美金的 “互联网教育 ” 独角兽企业,并在双十二期间创造了单日营收 4421 万的神迹。


截至目前,沪江用户数已达 1.1 亿,其中移动端用户超过 8000 万,成为在线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


GMIC之后,36氪专访沪江 CEO 阿诺,在在线教育普遍不被看好的当下,聊聊作为老牌语培机构,沪江成功突围和转型的秘诀。


◆ ◆ ◆

目标用户:做 “中间人群” 的生意


36氪:沪江创立之初,就把目标用户定位在中间人群:也就是那部分不是依靠自学就可以学的很好的,而是需要别人指导才能学好的学习者。为什么选择这一群体,这个群体的规模和特点是怎样的?


阿诺:这是我们整个创办沪江的15年中,一直坚持的,没有变过。创办沪江,本身不是为了成立一家企业。在沪江成立的前5年,就是我还在上学的那5年,根本算不上一个创业期,因为当时的想法特单纯,就是大家凑在一起,一起学东西提升自己,非常简单。


但就是在那5年中,我们其实就认清了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就是 “能够帮助绝大多数人,而不是一小部分人”。我们所定位的中间人群,学和不学,对于他日常工作和成长来说,区别非常大。


因为沪江已经做了15年,我们觉得能看到很多一般企业所看不到的现象。15年前那些开始用沪江的人,现在绝大多数都活的很好。


因为他们非常早就开始在乎,应试之外个人能力的提升。而互联网提供了这个环境。从这个角度,我们对于选择这个人群很骄傲。所以这个其实是解决多数人的需求,互联网如果不能解决多数人的需求的话,我觉得错过了这个时代。


◆ ◆ ◆

扩品类布局:横向平台建成后,纵向延伸是必然


36氪:沪江这两年的一个变化是,开始了多品类的经营,积极布局教育领域各个细分市场。相对于一个从传统的语培的机构的转型,比方说 K12 这些好理解,第一波的沪江用户很多成了父母,但像留学、财会等的布局,是出自怎样的考量?


阿诺:这个很好理解,沪江之前最大的精力是搭横向大平台,搭建大平台、横线强壮的平台,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但一旦搭成,做其他的项目就会非常快。而且这些项目之间有巨大的粘性,因为沪江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户量最大,这个纯教育的用户,一个多亿的用户,你知道这个价值是比一般的互联网用户的价值大多了。


横向的平台建成之后,纵向延伸是必然。你说 K12 好理解,那其实留学更好理解,沪江是最早一代,国内留学生基本上必用的平台,只是当时这个平台上没有聚集着留学培训,而是英语和素材。所以留学人群基本都在用这个平台。


所以作为一个纵向分支,时机到了,我们开展业务非常顺理成章的,省时省力。


另外一个趋势是,整个中国的大学教育,都在经历从以前纯本科教育到更加有效的职业教育的转型。所以这些学校里提供不了的技能教育,通过互联网的手段能不能做?沪江一直认为这些能做,但前提是我们一定要在用户大量的需求到来之前。


◆ ◆ ◆

扩品类是个先慢后快的活儿


36氪:一个问题是,扩品类会对品牌和质量提出很高要求,这个过程中怎么保证人员、师资,包括后期的品质,不光是在线教育,很多互联网的企业都会在扩品类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甚至挂掉,这方面怎么去把控这个风险?


阿诺:所以你看沪江即使是从2006年到现在,走过了十年漫长,为什么这么慢,这是由教育自身的特征决定的。教育本身就慢,我们不愿意去违背这个趋势。


横向平台本身就包括了良好的内容生产机制、审核的机制、用户反馈评估的机制、出现问题纠正的机制。这些机制的形成是要时间的。


36氪:先慢后快?


阿诺:做平台前期是快不了的,比方说京东,京东在做品类之前,也走过了很漫长的时间段,尤其是很多企业迈不过去的,包括以物流、资金为代表这一套非互联网企业的标配的东西,这个过程肯定快不了,但是一旦这个体系建成之后,你会发现,一切都变得很轻松。


◆ ◆ ◆

“不做内容,呈现最好的内容”


36氪:像业内抱怨最多的 “抢老师” 现象,沪江这一块好像不会,而是把更多力气放在整合资源上了?


阿诺:改变教育不是说你死我活,大家都从根上都希望把教育做好,沪江就是希望把大家都要去做的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做好,然后让有内容的聚焦在内容、有资源的聚焦在资源,这样的话,其实互联网教育实际上就将整个教育这些资源平衡性的问题,受教育公平性的问题解决掉了。


我们说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就是共享经济,不是这个老师是你的,就是你的,在共享经济之下,就是能够让富余的出来给别人,而且不是自己没了。这里面不是 “抢” 的概念,而是 “复制”,一个变多个。


所以你会发现,我们让大家有内容,能让它的内容长久。能够让做内容的人不要疲于奔命,而是能够真正把自己越做越深、越做越好,沪江是这种思维。所以思路决定出路。


36氪:目前沪江和内容生产者或者合作机构的合作方式大体有哪些?


阿诺:大家其实都可以把自己的内容搬到沪江平台上,比如说放在沪江网校上,我们除了外语,其他所有的品类平台都是跟别人合作,什么职业培训这些都是跟别人合作的。所以这个很容易,马上就可以挣钱,因为沪江用户量很大,只要他这个内容符合我们的标准,挣钱的机会就来了,直接分钱就好了 。


所以对一些真正好的创业者来说,自己的课程 IP 未来会越来越有价值。他也可以直接在我们的自荐,然后把他这些教育的内容,发展得没有地域限制。


比方西南小镇的一个沙画老师,在线下,她只能教有限的几个人,但在线上,地域的障碍不存在,这种合作很多。


36氪:所以沪江是教育领域一个内容创业的平台,那对这些内容生产者,有什么考评机制么?


阿诺:这个很早就有,有标准、有培训、有审核,什么都有,让他迅速的成为互联网教育人,这个要花时间的。还是拿沙画老师举例,他只需要到我们平台上申请一下,马上就可以开始,然后马上就可以把自己的学员导进来开始尝试,效果好了之后,审核通过就可以上架,上架就能销售,销售就给他钱。


低门槛,但是高要求,高标准审核通过之后,才能赚到钱。


◆ ◆ ◆

教育大数据比电商难多了


36氪:沪江如何运用自己在行业内积累的大数据,许多在线教育企业会设置专门的数据分析部门,沪江在这部分是怎么操作的?


阿诺:我们通常说,线下数据最有效,一个再优秀的老师也不可能再上完课后把 100 人的学习轨迹统计出来。教育是大规模复杂交互的行为。这个统计工作,只有通过互联网做出来。


互联网教育关注的是更高效率的成长,如果没有更高效率的成长,这个革命没有意义。


我们对数据及其关注,因为数据会说明用户是什么样的人群,他们现在碰到的最大痛点是什么,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下一个阶段最值得我们投入的核心建设是什么,这些数据都能够给出答案。


只不过构建教育类的数据模型,本身就非常复杂,它甚至比现在很大规模的电商行业还复杂。我们说阿里巴巴是个数据公司,然后就是统计消费者行为的电商数据。那我要是对比起教育行为数据的话,电商数据真的不算什么。


因为电商只是一种需求和欲望的表达,相对具象的,人们很清楚自己接下来需要什么、要购买什么。


而教育是一种无助的表达,几乎没有一个孩子,可以预想自己在接下来的十年二十年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什么。但是其实一个购买者,几乎能够预见他在接下来三个月、五个月、几年需要什么。


所以我说,电商的数据化和教育的数据化几乎不能比,小巫见大巫,完全不一样。真正的教育数据化是建立在现在的数据化基础之上,还要更深入的,是通向未知领域学习需求的探索,所以我们把它当成非常长期的一项战略来看。


36氪:那沪江内部关于教育数据这块的配置是怎样的?


阿诺:量级很大,几十个人的团队,很专业。对这个工作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早在 PC 前就开始做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现成的互联网的教育数据,一个也没有,都是我们从零开始,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36氪:教育行业的数据积累有什么特点?沪江的策略是什么?


阿诺:沪江的核心理念就是一点点积累,这样大家有一个共同学习的过程。数据的发展是一个生出来,慢慢生产的过程,而不是很多人理解的一口吃个胖子。


它应该和你的业务承接能力共同成长,而不说做数据的人,就是在实验室里头,做了他的科研实验班教育数据,那这个数据就成了学术报告,对业务根本没有指导作用。所以共同成长、对接业务是沪江特别看重的。


◆ ◆ ◆

创业者要有天生的嗅觉


36氪:除了近几年PC 端到移动端的转移,沪江经历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转变是由早期单一的靠广告营收的这种模式,改为后来的课程收费,这背后其实是商业模式的变革,当时是怎么考虑的,一般人更趋向认为广告来钱更快。


阿诺:就跟一个神经病一样的。其实也没什么很深的逻辑,沪江不是一家在商业方面水平多么高的公司。我们其实就是一群对于改变教育产业兴趣比较旺盛的人。


只是选择了一种商业化的途径,而不是通过公益组织的形式。创业前三年因为没用脑子去想,所以就选了最傻的广告。


三年之后有了一定的用户了,仔细想了想,发现其实我们应该面向用户,提供终极的学习服务,所以就诞生了沪江网校。


36氪:这个 “仔细想了想” 的是什么?


阿诺:我们看到的是未来的趋势是人人都可以教,好内容最稀缺,所以我们决定了把自己转成平台,让大家的内容可以逐步搬上来。


商业模式很简单的,就是从以前的向 B 端收广告费这种,变成了向 C 端收费。


而且现在平台继续扩大,B 端、C 端都愿意给沪江付钱,对于学习,越来越多人有付费意愿了,社会进步了嘛,所以就没有特别复杂,水到渠成。


推荐阅读:点击下方图片即可阅读


聚焦▲   |  如何根治“百度+莆田系”?



行业▲   |  你租房痛点很多,但其实“中介们”也不好过




创业▲   |  沙拉吃起来都差不多,“甜心摇滚沙拉”想用一个透明塑料罐实现差异化



扫描图片中的二维码,即氪成为VIP服务对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